■记者 潘佳佳
11月初,2014年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职工数控车工技术比武落下帷幕。区高级技工学校的两位毕业生——李嘉斌和郭颖亮在比赛中一举夺得了第一名和第三名,被授予萧山区“第十一届技术能手”称号。在众多企业技术能手面前,两位刚毕业的学生能突出重围,获此殊荣,实属不易。
正当大家在分享这份喜悦时,区高级技工学校的又一名学生丁佳锋以雄厚的实力,在全省选拔赛中脱颖而出,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技工院校加工中心项目技能大赛,成为赛场“焦点”。
近年来,区高级技工学校的学生在全国、省、市、区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摘金夺银, 为什么该校学生有如此实力?11月10日,区高级技工学校的老师向记者透露了其中的“制胜秘籍”。
——制胜关键——
练好基本功,理论和实践两手都要硬
此次区数控技能大赛由区总工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工会共同主办。我区各大知名企业的21名代表选手参加了角逐。他们均由各基层工会在选拔的基础上推荐产生,在比赛当天,分别进行了数控理论知识和数控实际操作两轮竞赛。
数控比赛作为一种职业技能比赛,更强调对技能的要求。除了参赛者自身素质外,实践技能也是重中之重。“这两个学生虽然今年才19岁,能够在这么多精兵强将中脱颖而出,却并不是偶然。”技工学校老师说,近年来,学校按照突出技能、突出就业、突出企业需求的要求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突破传统的学科型、理论型的教育教学模式,采用“理实一体”和“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方式,先后建立了中科新松机器人实训室、先临3D打印机实训室、数控五轴加工中心实训室、数控三轴加工中心数字化工厂等79个专业实训场(室),让教师和技师、学校和工厂、学生和见习技师融为一体,使学生成为有高尚品德、有高等教育学历支撑的专业理论水平和高级技工及以上职业资格支撑的实际操作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正是学校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实践氛围”的快速增浓,整体技能水平的逐步提升,给众多学生在比赛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只要数控车床推出了什么新理念、新技术,学校就会马上更新设备并开课教学,而且教师的知识也比较全面、系统。这也让学生在比赛中占得先机。可以说,虽然李嘉斌和郭颖亮还只是新员工,但在比赛前,他们就已经略胜其他竞争对手一筹了。这也是他们第一次参赛就能夺得好成绩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重视和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学校也非常重视技能人才文化素质、职业道德教育的培养。因此,本次比赛中,他们不仅在理论设计能力和实操应变能力上技高一筹,而且还显示出较高的文化素养、综合实践能力和较大的发展空间及潜力。
两个人的班主任施加恩说,两个男生一个是学校学生会副主席,一个是班级团支部书记,有着非常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对新设备的操作得心应手,应变能力强,比赛过程中遇到问题能快速解决。“基本功练好,能力提升,两者结合,无论是比赛还是就业,对他们来说都不是难事。”
——发展之路——
越走越宽,成为企业新生力量
在比赛时,李嘉斌和郭颖亮代表杭州依维柯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参赛,不仅是赛场中杀出的黑马,也是企业的新生力量。在获奖后,他们还得到了企业领导的高度赞赏。
“我们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不少学生在获奖后,无论是在薪酬方面还是职位晋升方面都得到了公司的重视。曾经几个公司的人事部向我反映,我们学校培养的学生技术高,责任心强,能吃苦耐劳,他们企业很喜欢这样的人,希望能在学生实习的时候和他们签约。”就业处主任戚江强说。他还说,目前,不少学生在实习期间就被中科新松机器人制造有限公司、杭州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萧山水务集团等央企、国企一抢而空,实习阶段就实现了起薪高、发展潜力大的高质量就业。这也与当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培养高技能人才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如今,这所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一系列改革创新、资金投入、比赛获奖的利好消息都在源源不断地传来,它如同浙江省职业教育的一条鲶鱼,不仅重塑了萧山职业教育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地位,还成为了全国职业教育的先行者。学校有活力,有目标,为学生创造了更多更大的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