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赛男通讯员沈丹
本报讯近日,记者从区高级技工学校获悉,该校去年申请的8项技术成果均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彻底打破了该校专利的“零纪录”。
校企合作推动技术创新
记者了解到,这8项专利产品均是校企合作的成果。其中,6项专利为区高级技工学校教师与企业的技术骨干共同研发而成。
以“桥式起重机线路维修教学仪器”的研发为例,该仪器通过技术改造,将悬在高空的控制装置集中放进一个箱子里,让学生们通过箱子里的各种操作设备就可以体验到起重机的运行。“这种设备既能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桥式起重机的运行原理,也能让他们掌握操作技能,还节省了大量的空间,非常适合教学。”该专利的获得者之一金凌芳介绍,这项产品正是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开发而成。此外,一种用于助力车搬运的“助推行走架”的诞生也是在与企业合作中,该校教师团队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改造而成的。
对于企业来说,这种更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无疑是一种技术上的创新。事实上,让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革新,让企业技术骨干走进课堂,一直是区高级技工学校的办学特色。在多年的校企合作中,双方推动了一项又一项的技术创新。
为企业转型升级培养人才
该校教科处的一位负责人表示,当前企业走转型升级之路,其中在用工上的表现就是积极谋求“机器换人”,因而,以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再是一些操作工的需求,更多的是对那些具有一定发明创造、技术改造能力的实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要给学生半桶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该负责人表示,要培养一批实用技能型人才,学校的教师必须自身拥有较高的研发、创新能力。而在专利产品研发过程中,通过与企业技术人员不断交流,教师这些能力显然得到了提升。
“我们也希望通过教师在技术创新上的示范作用,带动更多学生投入到技术的开发、创新中去,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学校已与区内20多家重点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主要是通过这种技术交流的方式,不仅提高企业生产效益,更重要的是提升教师技能水平和学生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的能力。
原文引用:http://xsrb.xsnet.cn/html/2014-02/19/content_2688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