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萧山技师学院首页

news

2025年07月

04

星期五

2015年4月25日萧山网人才专栏报道我校

发布日期:2015-04-26 点击量:3695 来源: 通讯员:

        据传言,萧山某国企曾到萧山技工学校招聘,给出的入职条件是,正式员工编制,月薪过万。30个名额,结果只招到7人。拒绝大多数人梦寐以求国企岗位和万元收入,难道是该校毕业生太高冷了吗?
  24日,萧山区综合性人才集市暨萧山区高级技工学校学生专场招聘会上,记者找到了答案。首先,这个传言是真的,这家企业正是萧山水务集团。而大部分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是,相比之下,更青睐民营企业,更在意个人未来发展空间。
  企业:不是企业挑学生,而是学生挑企业
  “萧山制造业不断发展,对员工要求也在提高。但相比之下,企业基本上还处在被学生挑选的位置,尤其是像萧山本地技术学校学生”,杭州佳菱机械的徐先生从事人力资源已经三十多年,由于企业对加工中心操作工等一线员工需求较大,每年都会前往衢州、安徽等地招聘工人。
  他说,本土生源质量可靠,学生年纪在20岁左右,学习能力强,而且生活压力较小,正是能够沉下心来学习专研技能的好时候。不过,他也表示,比招人难更严峻的问题是,留人难!尽管毕业生熟练以后,工资在4000元以上,但小企业毕竟难以满足其鸿鹄之志。
  “人务实,技术过硬”,杭申集团人事主任彭女士对萧山技工学校的学生评价颇高。目前,杭申集团与萧山技术学校已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一方面由学校推荐学生到企业一线实习,另一方面则由企业派人来学校招聘。光是去年就有50多人到集团实习,不论是工作态度还是工作技能都获得企业管理层赞赏。
  
  学生:不太看重工资,关键要有发展空间
  “只要能学到点什么,哪怕实习期间只有500元的补助,我也愿意去这家企业。”小钱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毕业生,他告诉记者,实习期间,自己最在意能否学到点什么,以及以后的发展空间。绕招聘会现场一圈,可以看到,各大公司对学生的实习补助都在1500元以上。
  与小钱不同,机械专业的余鹏对实习工资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实习期间的工资要求在2500元至3000元,正式参加工作以后,希望可以达到5000元至6000元。”96年出生的余鹏对自己的实践技能很有信心。翻看简历,小余除了获得市、区技能大赛普通车床一等奖,还获得省级技能大赛银奖,不仅会编程还会CAD制图。尽管要到2016年才毕业,不过已经被不少人事主任看中,邀请他到企业参观并面试。
  问及身边是否有学长毕业即月薪过万,小余表示,身边确实有这样的例子,不过,不是在企业获得薪水,而是自己创业当老板,月薪不仅仅是破万。与上一届学长他们交流,他听到最多的劝告是,找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关键要不断提升个人技能,月薪过万是迟早的。
  
  学校:校企融合加速,高素质技工更受追捧
  “我们班毕业生出去,基本上工资都在3500元以上”,林老师是机电毕业班的实训教师,对于毕业生就业率100%,工资待遇尚可,他表示,这是当然的事。
  毕业生受企业好评,和学校的教育体系离不开。按照学校教学规定,一线教师需到各大企业学习交流,了解到企业对员工的技能需求。然后将这种技能教给学生。所以,毕业生到企业,不仅可以直接上手,有的还能成为企业老员工的‘师傅’。
  萧山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中,同样的,企业对员工也提出更高要求。对我区先进装备制造企业而言,数控加工中心成为最紧缺的工种。杭州发达齿轮箱有限公司人事主任告诉记者,目前企业对该工种设定的工资都在7000元至8000元,毕业生在一年成长期以后,月薪过万很正常。
  区技工学校校长许红平表示,不少萧企都在积极地学校联系,希望可以开一场专场招聘会。也有企业提出,提供设备支持,派高级技工来校讲课,开展“订单班式”的合作。尽管学生受到企业的追捧,但面对今年的招生计划,许红平告诉记者,招生人数计划与去年持平,相比数量,学校更注重学生质量。
  
  反思:一纸文凭不如一技在身?关键是摆正求职心态
  文章开头,拒绝国企的邀请,转头扑进民营企业的环抱。有人不禁诧异,这么好的工作,这么高的待遇,居然“弃之如敝屐”,真叫人难以理解!
  可是,笔者看到的是,这一批90后、95后在选择工作上,态度要比大多数的旁观者要明确得多,选择理由也要简单得多。“现在要努力多学点技能,20年、30年以后,我依然可以靠着这一项技术吃饭养老。”
  在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的大环境下,技校生反而受到萧山企业的追捧,掌握了挑选企业的主动权。这跟技校生求职心态好且具备一技之长不无关系。
  如今,技校生已经逐步摆脱“差生”“末等生”的称号,反而,愈发受人尊敬。由于存在学历上的不足,他们更加务实,接地气,找工作并不会挑三拣四,不在意薪资多少,不在意加班加点,而是最在意我能学到多少。
  当一个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应聘,交出各种证书,本科毕业证、学士证书、英语四六级……面对人事经理的一句,“你会什么?”多少大学生哑口无言!实践操作能力大打折扣。当本科生和技校生一同参加工作,在试用期间,本科生高于技校生500元补贴,但三个月后,往往会出现技校生反超本科生这戏剧性的一幕,这也就不难理解了。

浙公网安备 33010902000334号 浙ICP备15030111号-3 技术支持: 杭州哈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